一般人對於國外的教育認知就是輕鬆好玩無負擔,但是來了之後就完全顛覆想像,畢竟他們的高中生也要升大學,也會有像學測指考之類的入學考試.奧地利當地學校考大學的考試叫做Matura,聽說不簡單,不過因為我念的是IB Diploma,所以並不清楚他們體制的運作方式,總而言之在我的觀念裡那個考試就是要用德文考很難的東西(應該是吧?)
IB stands for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是許許多多國際學校採用的制度,它還有分為很多種不同的學位證書等等,在台灣只有三間學校採用這個制度,分別是台北的美國學校歐洲學校和高雄的義大高中.剛開始接觸這個的時候完全不懂這個制度的意義和分數可以帶給我的影響,所以完全是依照自己喜歡的科目選擇的,總共要選六科,這在國外算很多科了,在英國和加拿大都是選四科.如果念的是Diploma,就得選擇三科Higher Level, 三科Standard Level的課程,而其實內容大同小異,只是上課時數不同,高級班會比普通班多上個三四個Topic,僅此而已.
所以呢究竟是哪些科目?首先必須選擇兩個語言類,一個A語言一個B語言,通常A語言會選擇自己的母語,因為A語言是語文和文學,會比較偏重於文學,也就是比較難的意思啦,而B語言是語文,兩個語言之後,要選擇一個社會科,科目大概就是地理歷史經濟心理,再來就是自然科,有化學物理生物科技與設計,數學是必修,不過不喜歡數學的人可以選擇平易近人的Math studies/ Math standard,最後則是藝術類,有電影視覺藝術音樂等等,第六科也可以不選藝術,改選其他你非常想學的科目,前面五種類型的都可以列入考慮.
高級和普通兩種等級的決定權完全是學生的,當然啦選科目也是,它就像是一個套餐,而每個人會有自己的一份,很少人會有完全一樣的科目.差點忘了說這個IB制度的三大核心分別是Theory of Knowledge (ToK), Extended Essay (EE), CreativityActionService (CAS)這三個東西.這些是什麼呢?
Theory of Knowledge講的主要是關於知識的範圍和知識的方法,總而言之是個很抽象的概念,所以上課相較來說自然無趣一些,課表上每周會安排兩節,常常霧煞煞不知道在說些什麼(相信我,我真的算是認真上課的學生了),平常的檢驗大概就是演講阿,寫作文阿,改天附上我寫的作文讓大家了解這個科目真實的運作方式.
Extended Essay大陸人翻譯成拓展論文,我自己喜歡叫它論文就好,畢竟論文對我來說已經遙不可及了,還得擴展,豈不是讓人一個頭兩個大?這個主要是十一年級下學期和十二年級上學期快要一年的時間所做的事,學生要交出一篇四千字的研究調查論文(主要是蒐集資料),主題要自己選,但要跟你所選的科目相關,而且最好是高級班的,因為這必須是引起你濃厚興趣的主題,如果選的是中文或日文,字數就和英文不一樣(比英文多幾百個字吧),這是規則.
再來得說說這個讓我緊張又恐懼的CAS,照字面上的意思很好翻譯,創意活動服務,就是有點像公共服務的事,學生要自己去找活動,不管是參加學校提供的(像是模擬聯合國阿,綠色團隊,籃球隊)或是自己校外參加的都得登記,還需要找見證人提供證明,目標就是需要涵蓋這三個的至少兩個,然後活動越多越好,還得記得寫反思,這是最容易讓人畢不了業的一個核心,這三個核心只要哪個沒做到下場就是高中肄業...而每年大概有十個人因為這個核心畢不了業,我們學校一個年級才一百三十個人而已啊,這比例算高了.
IB的分數要拿來幹嘛呢?當然是申請學校用的,每科總分七分,6*7=42 總分是45分,另外三分是核心的分數,這個先略過不談.通常學校在十一年級快結束的時候會有一個重大的考試,然後會給每個人預測的成績,學生把這個拿去給想念的大學,由大學評估想不想給你這個機會,如果他評估覺得你可以而且適合,他會給你一個目標分數,最後在十二年級快結束的時候那場考試如果你達到他指定的目標分數,就會讓你進去他們學校.就可以開始享受當freshman 的日子囉:)
解釋這些也滿累的耶,稍微休息一下,下次再談談我選了些什麼課,而我又是怎麼選的,為什麼選,和如何被這些課折磨的(?
附上十一年級的課表一張! 中間有一些隱藏版的課課表上並沒有標示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