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9 February 2014

[Note] 留學生的小小心聲

很多人都很羨慕Sandy小小年紀為什麼能去到這麼多地方?(其實也不小了拉,都要成年了嗚)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因為種種因素讓Sandy比別人有機會在國外生活。Sandy的姊姊遠在美國唸書,這卻是她自己去爭取的(有一點點學校的獎學金和學費補助)。我相信對於這一塊他也會有很多感觸。



是不是一不注意我們就會向身邊即將留學或是正在留學的台灣學生說這些話呢?
「好好噢!都可以在國外。」
「你為什麼要回來,國外不是很好嗎?」
「反正你要出國根本沒差。」
「這個地方是我的夢想耶!」
「你怎麼好像都在玩?」
「壓力有這麼大嗎?不是國外教育都超級輕鬆?」

接下來就一一解釋這幾句話帶給我們(至少是我)的衝擊有多大

「好好噢!都可以在國外」
我承認有人出國玩時也會有這種反應(os:為什麼我都不能出國!)。但是那是出國「玩」!當你白手起家(?)要在異鄉生活,保證從下飛機那一刻就笑不出來。無依無靠,找房子,辦電話,保險,學費,信用卡,找吃的,一堆事情都得重新開始,你能安心嗎?

當然還有適應的問題,一些身理心理上的事情都要漸漸熟悉,還得擴大交友圈(我承認這一點我沒有做到最好)。尤其當你的個性像以前的Sandy這麼自閉,這些真的很困難!大學倒是還好(畢竟這是個國際化的社會),高中都是當地人,和台灣有非常不一樣的文化背景差異。(例如:週五週六晚上都是開趴時間,十點出門喝到早上再回家)

「你為什麼要回來,國外不是很好嗎?」
恩,是的,國外很好,可以讓你換一個環境思考,但這也要看你在哪一個國家。像Sandy在一個治安算好,人算親切的奧地利,我也偶爾會厭惡這裡。不是因為沒有夜市和美食(sorry,不太會舉例,只好又講到食物了哈),而是一種文化認同。走在路上看見高鼻子藍眼睛,再對照自己的黃種人皮膚,會不會有種很奇怪的感覺呢?當你搭地鐵全部的人都會有意無意地注意你,Do you feel like home? (當然,在倫敦、紐約等國際化大都市他們都見怪不怪了)

這裡就得說到種族歧視的部分了。Sandy從來沒有想過這件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或是我周遭的人身上。

有一次Sandy在一個滿大的車站等電車,突然有個男子走過來。他晃過我身邊,停下來問我「Japanisch?」我搖搖頭。他說「Chinesisch?」雖然有點猶豫,因為怕他誤會Sandy是大陸人,但我還是點了頭。本來以為他會跟我說些什麼,但他看到我的反應之後只有破口大罵(Sorry, Sandy不會德文,也聽不太懂他在講什麼。只知道內容是「這裡不歡迎你」之類的)大約罵了三十秒左右,他就走掉了,留下錯愕的我。說真的,內心滿受傷的,受傷不只是因為在國外不受到尊重,也是因為旁邊的人不停地打量我,卻一句話也沒說。Sandy為此憤恨不平了一個星期左右才漸漸釋懷。
Sandy也聽過台灣人在學校和當地人打架的事情,由於太過慘烈就不提了。
恩,是的。一種被忽略、不被受歡迎的感受,相較之下,台灣人的崇洋媚外是不是太親切了些呢?

So這樣你還會喜歡在國外嗎?

「反正你要出國根本沒差。」
這句話大概是我出國前最常聽到而且會讓我傻眼的話吧。可能朋友討論補習班上課或是考學測、指考之類的,看到我想插話就會回說:「你又沒差。」這時候會有種酸酸的感覺,建議大家還是不要講這種話吧,至少我聽到的當下滿難過的。

「這個地方是我的夢想耶!」
這句話其實不會有什麼負面效應或殺傷力啦JSandy會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去到「你」夢想中的地方,甚至可能會千方百計讓你想辦法收到明信片或是看到我的攝影作品,也衷心希望有朝一日你也能到我去過的地方走走,甚至看到我不曾看到的風景人情。

「你怎麼好像都在玩?」
「壓力有這麼大嗎?不是國外教育都超級輕鬆?」
這兩句話真的是Sandy的痛啊啊啊!(不知道遠在美國的Joanne是否也有這種感覺)為了維持成績,在一個與台灣教育方式完全不同的地方,你得重新適應老師,講課方式,教育風氣等。像是老師很愛隨堂抽問,也偶爾喜歡耍耍我們來個隨堂考。我覺得國外教育注重的不是你有多會寫考卷,而是你到底知道多少事情。有一次,Sandy上地理課印象很深刻。老師跟我們說,他不會教我們一些隨便Google就可以知道的東西,甚至我們的地理課講的很像經濟課,全球局勢,一些熱絡的議題等等,老師不會像在台灣一樣,叫我們看著地圖講出哪邊有哪座山脈,因為他認為這些都是常識,或者是可以上網輕易找到的資料。國外教育比較偏向刺激你的求知慾,讓你自己找到答案,即使和別人的想法不同也沒關係,這表示你的見解獨到,而這裡的老師最喜歡有想法的學生了。(笑)

至於像是我姐姐和我自己,偶爾喜歡在社群網站上分享自己的快樂。其實不過是苦中作樂罷了!或許人都有種習性把最好的給別人看,所以沒有人會看到不好看的那一面。(對最親愛的人才會顯現吧,像我在家裡就會開始鬼吼鬼叫的哈)



最後,看到了國外的生活方式,也認識了台灣的不足,或看見台灣的缺點。默默期許這個小小的島嶼也能越來越棒,越來越適合居住。



PS 這篇是2013十月或十一月所作,日期不可考,現在才放上來是因為最近都沒時間打blogger哈哈
敬請見諒
-----------------------------------------

Please do not hesitate leave a reply/question/message, I'm willing to answer all kinds of questions! And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article or about Sandy,  send me an email! I'll reply as soon as possible.


Hope you enjoyed my blog and the photographs taken by me :)

4 comments:

  1. 這篇寫得很好喔!
    你的口吻怎麼好像歷經滄桑的人?(比我還老XD)

    但是出國真的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好像越來越知道自己的定位
    而且被在他們教育之下 偶爾會在腦中出現更多想法
    中西合併的腦子
    international的腔調

    希望有一天找到我們自己的一片天空

    ReplyDelete
    Replies
    1. 當時壓力有點大導致這篇文章讓人感覺有點憤世忌俗,一直不敢放上來。
      可能心情煩到爆炸就會有這種大徹大悟的領悟吧(?)我可是很年輕的(笑)

      出國讓人看見很多不一樣的風土民情、和不同國家的人怎麼相處等等,也常常聽到一些我們認為很不正常其實卻正常不過的事。價值觀的衝突和融合總是能蹦出新的思想,跳脫一個框框的思考看見不一樣的東西。最重要的是找尋自己的定位,屏除舊有的價值。
      我可能還太年輕會執著壓力,汲汲營營的名利地位等等,但也常常省思是否有把歐洲人樂天知命的態度貫徹始終,學會relax,學會享受生活。我相信這一點我們都又跨出一大步對吧:)
      這也是我記錄生活的初衷!

      Delete
  2. 真的是辛苦你了!!
    希望你早就克服這些障礙:)
    我想不管在台灣或在國外
    都有我們辛苦的地方
    只是有時候真的很難去體會別人的
    也只能告訴自己去原諒別人的不瞭解吧

    ReplyDelete
    Replies
    1. 恩我以前也好羨慕可以出國的人但每個地方都有人生的關卡吧! 所以有時候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我們都要給自己一個讚! 辛苦了!

      Delete